大班科学教案

时间:2024-09-12 10:13:17
大班科学教案(15篇)

大班科学教案(15篇)

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,就有可能用到教案,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,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。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?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
大班科学教案1

一、活动目的:

1、引导幼儿获得有关“光和影子”的感性经验。

2、初步了解影子的作用,引发对这一自然现象的兴趣。

3、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操作活动,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,求知欲望。

二、活动材料:

1、彩色纸剪的各种物体形象,立体玩具和影子棋盘。

2、白纸、手电筒、胶水若干,记录纸人手一份。

3、无影灯图片若干张。

三、活动过程:

1 以谈话活动“我知道的影子”,引起幼儿探索欲望。

师:你知道影子是什么样的吗?

师:今天我们准备了四组材料玩影子,而且这四组材料都不一样,你可以选择喜欢的材料玩一玩、画一画,看看你有什么发现?

2、幼儿操作玩影子,了解影子与光线的关系。

师:你们发现了什么?(个别幼儿演示并介绍记录结果)

师:(整理记录)当光线位置变化了,影子会变;当物体位置变化了,影子同样会变。

(示图一)当光线位置较高时,影子就短。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较少的光线。

(示图二)当光线低斜时,影子就长。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更多的光线。

3、利用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,玩“影子棋盘”。

玩法:幼儿两人一组,分别选择红方、蓝方。轮流把中间的水彩笔的影子照在对方的棋盘标志上,影子的最远处停在不同的标志上可以得不同的星数,比一比谁的星最多。

4、影子在日常生活各种运用。

师:影子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,它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?我们什么时候不需要影子?

5、延伸活动:踩影子。

6、亲子活动:制作影子钟

四、注意事项

为了活动的效果,活动教室的窗户最好用防紫外线的窗帘进行遮挡。

五、知识背景材料:

影子产生条件:物体挡住了光就有了影子。

当光线低斜时,影子就长。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更多的光线。

当光线位置较高时,影子就短。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较少的光线。

【实验观察 : 第四阶段】镜子分身术

幼儿园大班教案

活动目标

1.让幼儿知道镜子的特征以及会反射的道理。

2.观察理解随着两面镜子之间的角度越小,反射的次数就越多。

趣味练习

准备活动

[自由选择活动-科学领域]- Big eye small eye活动纸- 镜子分身术(镜子里有几个小朋友呢?)

活动内容

【导入】

1.观看多媒体资料【镜子分身术】,推测两个镜子对照可以看见很多个物体的原因。

- 照镜子的时候你看到过好多个自己吗?

- 在哪儿看到的'?

- 同时用两个镜子照的话,为什么能看到那么多个物体呢?

【展开】

2.观看实验视频【镜子分身术】,说说实验目标,实验顺序和备品。

- 今天我们要做的实验叫什么?

- 做实验的时候都需要哪些东西呢?

- 利用镜子的特征,观察在镜子的折射下能看到多少个物体。

- 看一看实验顺序 。

1)把两面镜子的背面用胶带粘起来。

2)在镜子中间放一个球。

3)观察一下镜子折射出的球的数量。

【活动1:把两面镜子的距离拉远】

3. 观察两面镜子之间的距离变远的话,球的个数有什么变化。

- 把两面镜子粘在一起,中间放一个彩球。

- 镜子折射出来的球有几个?

- 镜子间的距离越来越远的话,镜子里的球的数量有什么变化?

【活动2:把两面镜子的距离拉近】

4.观察两面镜子之间的距离变近的话,球的个数有什么变化。

- 两面镜子之间距离拉近。

- 镜子里有几个球呢?

5. 说说镜子之间距离的变化,球的个数有什么变化。

- 镜子之间变远和变近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呢?

- 为什么球的数量会不同呢?

【结束】

6. 实验结束后,Big eye small eye活动纸- 镜子分身术(球越来越多)写一写实验结果。

活动评价

- 对于镜子特征的理解以及观察的积极度进行评价。

教师活动相关信息

镜子有反射的特征。利用两面镜子看物体的时候,随着两面镜子之间的角度越小,反射的次数就越多,所以就会看到更多的物体。利用同样的原理,用两面镜子制作一个潜望镜,看一看不能直接看到的事物。

大班科学教案2

一、活动目标

1.进一步感知图形,能按照物体的形状特征进行分类,并能说明分类标准。

2.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。

二、活动准备

1.《好饿的小蛇》ppt。

2.特征不同的小蛇3条、不同形状的食物若干。

三、活动过程

(一)故事引入,引起幼儿的兴趣。

师: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,看!这是谁?(小蛇)

小蛇的肚子饿的“咕咕”直叫,小朋友肚子饿了会怎么样呢?

(二)师生看图片,进一步感知图形及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。

1.第一天,小蛇在草地上扭来扭去地找东西吃,它找到了什么好吃的?(苹果)

引导幼儿说出苹果的特征(圆圆的、红红的),小蛇看到苹果会怎么样呢?学一学小蛇找东西、吃东西的样子。

2.第二天,小蛇吃了什么东西?(菠萝)

让幼儿先看小蛇吃完菠萝后的图片,引导幼儿从小蛇肚子的形状猜出小蛇吃的东西。

提问:你怎么知道小蛇吃的是菠萝呢?

3.第三天,小蛇的肚子怎么变成了三角形?它吃了什么?(饭团)

提问:你吃过的`什么东西是三角形的?

4.第四天,小蛇的肚子变得弯弯的了,猜一猜它吃了什么?(一片弯弯的西瓜)

提问:还有什么东西是弯弯的?

(三)集体观察比较。

师:小蛇吃了东西可高兴了,它高高兴兴地去找它的朋友们了,你们想看看小蛇的朋友吗?

提问:小蛇的朋友有什么不同?(小蛇的大小、帽子形状不一样)

师:小蛇的朋友肚子也很饿,它们也好想吃东西呀!戴着三角形帽子的小蛇说它喜欢吃三角形的 ……此处隐藏10210个字……>

教学难点

1.正确、规范地书写“笑、都、跑”3个字。教师重点指导。

2.课后练习3照样子说词语。

教学过程

一、正确、流利地朗读课文

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,启发学生想象在海边时的.情景以及自己的感受。把自己的体会、感受通过读书表达上来。

二、识字教学

(一)巩固生字词的音。

1.自己小声读读本课的生字。

2.同桌小伙伴互读生字。

3.抽读生字学法。

(二)分析字形结构和了解字义:

1.学生自己分析字形。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字形。

2.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记忆字形的好办法。

3.请每组的学生代表进行讲解:

4.电脑出示词语;学生读。

三、写字教学:

1.学生自己观察生字的重点笔画在田格中的位置,观察后把8个字的红字描一遍,边描边记住横中线,竖中线上的笔画。

2.学生在书中第一个田格中把8个生字试着写一遍,写完后与范字进行比较修改!

3.学生想出认为难写的字,如:笑、都、跑、唱

4.教师范写:

“笑”是上下结构的字,上面的竹字头,两边的笔画要写对称。第七笔撇要写在靠近中心点的位置,第八笔横不要写得太长。第九笔撇的起点要在竖中线旁边的横中线上。“撇”不要写得太长,“捺”书写的稍长一点。

“都”是什么结构的字?(左右结构)。要写完左成左宽右窄。

左上边的“土”字,要注意第二个横稍长些,第四笔“撇”的起点在第一笔横的旁边写,撇尖与第三笔的横的起笔上下对齐。“日”字,横折的“横”要写在横中虚线上。“耳刀”的起笔在“土”字而横的中间起笔写“横撇”撇尖离横中线不远。“弯钩”不要写得太长。

“跑”是左窄右宽的字。在写“足字旁”时,注意第五笔的横写在横中线上,第六笔“竖”的起笔从横中线上起笔写。右边“包”字的第一笔高一点,撇尖写在横中线上边一点,第二笔横折钩的“横”比“口”字稍低一点写,“钩”过横中线,“竖弯钩”从竖中线上起笔写,注意钩朝天。

电脑出示3个部体:“口”“日”“日”让学组“唱”字。

A.点击鼠标:屏幕上出现:

B.让学生拖动鼠标把部体放到田格中,如果拖得不对,部体返回原位置。

正确的拖动应该是:

5.学生在书中的第二个田格中书写“都、跑、笑、唱”这几个字。教师行间巡视,个别辅导。

6.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书写情况,进行讲评!

7.同桌同学互评互改这几个字。

8.学生书写其他四个字,教师个别辅导。

四、巩固练习:

1.学生正确地书写生字,每字3遍。

2.学生抄写词语,每词3遍。

五、完成课后练习:

1.照样子说词语:学生填写词语时只要搭配合理就可以。

2.读句子。让学生多读,体会句子的特点,也可以仿照句子说几个句子。

六、朗读全文:

七、教师小结:

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《浪花》这篇课文,通过与浪花嬉戏,使我们感受到浪花的可爱、大海的可爱。这节课我们又一起学习了生字,同学们学得很认真,写得也非常好!

大班科学教案14

活动目标:

1.学习用同一个标准的方法量米,感知科学测量和统计方法。

2.通过探索发现同样大小的纸做成的圆筒和方筒,装的米不一样多。

3.能够积极参与操作活动。

活动准备:

1.教师用记录纸两张。

2.每张桌子米一筐。

3.幼儿人手一张记录纸 、两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卡纸、一支笔、一根直尺。

活动过程:

一、变魔术引出课题。

教师出示两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,并示范用其中一张卡纸变成一个圆筒,交代幼儿往这个圆筒里装米,要几杯才能装满,请幼儿试一试。

二、幼儿第一次操作量米。

1.交代幼儿做圆筒时,要沿着黑线粘贴。

2.操作后集中交流,量了几杯米才把圆筒装满,并集中统计。

3.教师提问:同样的杯子,往同样大的纸张做成的圆筒里量米,为什么量出来的杯数不一样呢?请幼儿来示范刚才是怎样量米的。

4.教师小结原因:因为小朋友量米的标准不一样,所以同样的杯子,往同样大的纸做成的圆筒里量米,量出来的杯数不一样。

学习同一个标准的量米方法:先在杯子里装满米,然后把直尺竖起来沿着杯沿轻轻刮一下,接着轻轻把米倒入圆筒里,不要把米倒出外面。

三、幼儿第二次操作量米。

1.教师把另一张纸变成一个方筒,请幼儿猜一猜哪个容器装的米多,并集中记录。

2.用老师教的方法量米,看圆筒能装多少米,进行记录。然后请幼儿自己做方筒,再次交代要沿着黑线粘贴,做好后用同样的方法量米,将结果进行记录。

3.集中交流操作结果。(错误的'幼儿到区角继续尝试)

4.得出结论:用同样大的纸,做成圆筒比方筒装的米多。

活动延伸:

寻找生活中哪些装东西的容器是做成圆筒状的。(因为做成圆筒状装的东西多)

大班科学教案15

集体活动:

科学

活动名称:

能滚的……

活动目标:

1、初步了解球体和圆柱体的主要特征。

2、在探索、操作中,感知、发现球体与圆柱体的不同。

3、乐意与同伴交流、讨论,能清楚讲述自己的发现。

活动准备:

1、各种球状、圆柱状的物品若干。

2、幼儿人手1个球状与圆柱状的物品。

3、幼儿操作材料。

活动过程:

1、幼儿进行探索活动。

(1)交代活动要求,引导幼儿通过探索,寻找、发现可以滚动的物体。

教师:请小朋友看看,这些都是什么物品?

教师:这些物品中哪些是可以滚动的?请把可以滚动的物品装入小篮子中。

2、幼儿交流、探索各自在活动的发现,感知球体、圆柱体的特征。

(1)请幼儿相互交流各自寻找到的'可以滚动的物体,并通过动作演示证明这些物体是可以滚动的。

教师:这些能滚动的物体是哪些东西?它们的形状一样吗?

(2)请个别幼儿按物体的形状进行分类。

(3)师幼共同概括球体与圆柱体的主要特征:这是什么?它是什么样子的呢?(不管从哪边看都是圆的,我们就叫它球体;上下一样粗,两头是圆的,而且上下两个圆一样大的物体,我们叫它圆柱体。)

(4)教师:球体和圆柱体都会滚,它们滚起来一样吗?

小结:球体放在地上可以像各个方向滚动,而圆柱体放在地上却不是各个方向都能滚动的。

(5)幼儿说说在周围环境中哪些物体像球体,哪些物体像圆柱体。

3、幼儿分组操作活动。

《大班科学教案(15篇)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